




I visited George Town library in my capacity as air itam assemblyman. 2 donors - Mr Teh from bandar baru air itam and Mr Quah from paya terubong donated a few hundred books to chinese section of George Town Library. The sharing spirit is commendable
As reported in Sinchew Jit Poh
黃漢偉移交首批中文書分享
昨天 22:26
在民眾熱烈迴響下,首批近1千本中文書,已於昨日(18日)下午由檳州行政議員黃漢偉正式移交喬治市圖書館!
由《大北馬》發起的捐書活動,在短短的半個月內獲得了極為踴躍的響應,一批又一批新舊參雜的中文書,不斷地送入星洲日報各地辦事處以及黃漢偉服務中心,讓這些別人的“舊愛”,有機會成為新讀者的“心歡”,更讓知識在流轉的過程中創造陽光的希望!
除了發動捐書豐富檳州政府圖書館中文和淡文藏書運動後,《大北馬》也推展“一人一新書”計劃,協助加快打造政府圖書館的中、淡文部成為名符其實的“黃金屋”!
《大北馬》期望通過這2項運動,雙管齊下協助政府圖書館擁有豐富的藏書,進而打造書香社會。
首批由黃漢偉移交的書籍,大部分出自鄭德泉及柯姓讀者的捐書。前者捐出16年來所收藏的309本書,主要是文教、小說、心靈激勵和儒學之類的,較出名的有高行健的《靈山》、郭寶昌的《大宅門》、金庸的《笑傲江湖》、冰心的《寄小讀者》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橋》等等。
為了讓自己以後也有機會和這些“舊朋友”見面,鄭德泉要求檳州圖書館把這批書都置放在喬治市分館內,好讓他時不時可以見見“舊朋友”,不用走太遠,亦可以“敘舊”一番。
至於柯姓讀者所捐出的,則大部分為佛教或儒家讀物,諸如《了凡四訓》、《念佛感應見聞錄》、《弟子規》等等。
★檳州團書館主任蘇克麗亞在接收這些書後,表示十分感激,並期許日後能夠吸引更多的華裔愛書人開心地在喬治市圖書館中挖寶,找到自己想閱讀的理想好書。
“我們會在這些書上註明由‘某某人’捐出,以感謝他們的慷慨分享。”
她也說,檳州圖書館目前共有近4萬名活躍會員,其中,75%為華裔會員,是所有會員中的主流。
“有鑑於此,館內的華文藏書常常都被借走,導致很多時候會員走進圖書館時,看到的華文書架上,都是空的。這次能夠如此多的捐書,相信將會帶來更多的選擇。”
她表示,這批收到的贈書,會先運往威省的圖書總館做整理,在鍵入所有資料後,就會運回喬治市分館。
“我們只有一個懂中文的圖書管理員,所以過程可能會耗上一些時間,希望大家耐心等候。”
蘇克麗亞亦呼籲檳城人勤跑圖書館,和書本做交流,不要浪費這裡如此豐富的資源。
“整個檳州共有102間分館,其中有50間是可以互相連線的,即你在A館借書,可以在B館還書。我們的會員費每年才2令吉,小孩則1令吉,只要出示身份證立刻就能處理。圖書館裡面除了書籍,同時還備有無線上網、音樂、電影光碟等等,豐富的館藏絕對值得你來探索。”
“另外,我們也徵求懂得華語,並擁有圖書館裡學位的朋友,希望你們可以成為檳州圖書館的一員。有興趣者,可聯繫019-471 4247,或電郵至shukriah@penang.gov.my。”
★黃漢偉補充,根據大馬法令,所有本地出版商或作者在出版新書時,都需繳交5本予國家圖書館收藏,他希望,檳城的作者或出版社也能比照這法令,交出另外5本予檳州的圖書館收藏,好讓本地圖書館也能藏有本地作家的作品。
“舉例來說,像檳城作家杜忠全寫了好幾本有關老檳城的書籍,假如檳州圖書館也擁有他的著作,那才算是更加完整。”
檳圖書館華淡藏書將增倍‧《大北馬》粉絲立功
2010-07-03 14:01
黃漢偉面前這一排書柜,除了他手中的《孔學論文集》,還有《李光耀傳》和學校畢業刊,沒有分門別類排列。(圖:星洲日報)
喬治市圖書館有最新的華文雜誌,包括中文版《讀者文摘》。(圖:星洲日報)
圖書館收藏的光碟,也包括了華文光碟。(圖:星洲日報)
淡米爾文書沒有缺席,只是太少了,書架留下許多空位。(圖:星洲日報)
喬治市圖書館提供愛書人良好的硬體設備,可惜華文和淡米爾書籍太少了。(圖:星洲日報)
1 of 5(檳城)這是《大北馬》面子書粉絲的功勞!虛擬世界的言論引起實質的迴響,往後被認為匱乏的檳州政府圖書館華文和淡米爾文藏書,每年的新書將增加一倍以上。
檳政府額外撥6萬購書
《大北馬》面子書粉絲PG TEOH發動要求州政府重視圖書館藏書運動,引起廣大《大北馬》面子書粉絲,包括行政議員黃漢偉的共鳴,他在週五(7月2日)召開的檳州行動黨國、州議員會議提出這項訴求。
結果,立刻獲得主持會議的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的重視,經過一番討論,決定在原來中央政府今年撥給檳州購買華文及淡米爾書籍的6萬令吉之外,檳州政府撥出額外的6萬令吉充作同一用途。
館方將獲12萬購書費
兼任檳州圖書館理事會主席的第二副首席部長拉瑪沙米於會議之後,立刻發表文告捎來佳音,檳州圖書館將獲得來自中央政府和州政府總共12萬令吉作為每年購買華文,和淡米爾文書籍經費。
他說,這意味著每年為州內政府圖書館增添華文書籍,和淡米爾書籍的經費各佔6萬令吉。
他說,州政府的目的是要確保政府圖書館更能吸引這兩種語文的讀者,提供他們更多、更新及更優質的精神糧食。
華淡書籍不到藏書5%
黃漢偉:民眾可捐書增數量
黃漢偉特於會議之後到喬治市圖書館視察,發現華文和淡米爾書籍匱乏的情況嚴重,這兩種語文書籍的數量,不到它逾10萬本藏書的5%。
他認為情況的確很嚴重,為了進一步提高華淡藏書量,他建議發起捐書運動,民眾可以把他們家中的藏書轉交給民聯國州議員,由議員轉交圖書館。
經過他的觀察,政府圖書館提供了愛書人良好的硬體設備,和閱讀環境,可惜華淡藏書不但少,種類也很有限,不能滿足華文和淡米爾文讀者的精神糧食的需求。
書本量少不能分門別類
由於書本數量少,不能像大眾書局那樣分門別類的把各種華文書籍擺在書架上,方便人們選書。
黃漢偉從書架上抽出一本《孔學論文集》,同一排的書籍尚有《李光耀傳》,和一本學校畢業刊,顯示書種之雜,完全沒有秩序可言。
他希望私人機構可以在這方面協助政府圖書館,豐富政府圖書館的華淡藏書量。
他感慨,本地人不重視閱讀,在州立法議會上沒有聽過州議員詢問政府圖書館有多少藏書。
圖書館13職員全不懂中文
另一項華印書籍不受重視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圖書館管理員之中,諳中文和淡米爾文的職員少得很。喬治市圖書館有13名職員,沒有任何職員懂得中文,雖然其中有華裔職員。
黃漢偉說,除了發動民眾捐書,也請求有識之士提供寶貴的意見,以提昇檳州社會的讀書風氣。
星洲日報/大北馬‧2010.07.02
捐獻5書本
黃漢偉留字條讚揚
另一方面,檳州行政議員黃漢偉也身體力行支持“一人一新書”運動,透過助理把剛剛閱讀完畢的5本書籍送來《星洲日報》辦事處,同時留了字條給《大北馬》,表示對於捐書運動以及民眾的積極響應深表敬佩。
在《大北馬》捐書運動一事上,黃漢偉予以相當的支持,同時也主動把州政府圖書館的中文與淡米爾文藏書量嚴缺一事轉告州政府以及負責檳州圖書館事務的檳州第二副首長拉瑪沙米。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民眾,包括了居住在亞依淡選區(黃漢偉的選區)的居民,也積極響應捐書運動,他們甚至把藏書交給了黃漢偉,以代轉交給州政府圖書館。
也因為如此,黃漢偉的官車以及助理的車子,都載滿了藏書,這些書籍近期內將會移交給圖書館。